第一百一十六章 绝美诗篇-《我老婆是书香闺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刘子烨这里,也已经拿到了诗。

    而且由上到下,从右到左,开头第一列,刘子烨便已经看到了诗的题目。

    ‘春江花月夜。’

    “春江花月夜,这的确好像有点不太合时宜,毕竟现在都已经是夏天了。”

    刘子烨算是现场给众人讲解李纵在这上面写得都是什么。

    在粗略地看过了诗题后,接下来,刘子烨便接着往下念了下去,他以八分富有感情,只不过这感情却不是其他,而大概是故作高深,且颇有几分装腔作势地,一字一句地念道: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”

    “咦?”

    这开头第一句,就让他颇有些惊讶了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古人看书都是从上到下,从右到左,虽则说不定也有人能一目十行地看,但多数来说,应该还是十目一行,而此时,刘子烨在看这首诗的时候,便是十目一行,不过这里却并非是说他读得很认真什么的。

    而是,正因为他采取了这种十目一行的方式,才导致了他对这首诗,无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就这第一句,已经让他觉得有些惊讶了。

    那接下来……

    他岂不是会更惊讶。

    他不由得开始认真了起来,而且重新开始念,同时比前面加快了些许的语速道: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”

    简简单单的四句,直接把春江、明月、潮水,潮水最后连着平静的海的景象便描写了出来。

    这写景,就光是这么一读,就仿佛已经令人置身其中,画面十分静谧,十分美。而且于静中,又带着动。毕竟那是潮水,不可能停着不动。‘生’字,写得便是它的动。

    另外最后一句,何处春江无月明,这似是肯定,又像是反问。

    于是……

    便让读过的人忍不住带着探究的精神,再往下接着读了下去。我看看你到底想说什么。

    然而这时,接下来的诗句当中却并没有再写这个了,而是忽然又起了四句。

    “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

    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”

    四句纯写景的句子,暂时还看不出来什么,而且主要是‘自己’身边的景。不过这比喻却是用得飞起。

    如果说第一个四句,是从大的环境去写的,那么这四句,便是暂时把环境缩回到一个相对更小,大概是‘自己’能够目视到的地方。

    这景物描写,只能说简单又不失韵味。

    刘子烨顿了顿,让众人也能反应反应,尤其是这句‘空里流霜不觉飞’其实是不太好理解的。

    但是!

    虽则是这样,只要你想象一下,大概还是能猜到,说得是什么。

    直到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便是莺儿都不例外。

    刘子烨这才又接着吟道:

    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”

    这没什么好说的,前面也说了,镜头缩小了,所以前面是海上明月,现在是江上明月,江上明月如何?这里用了江天一色无纤尘,然后在空中,一轮孤月皎洁皎洁。

    能把景物写成这样的,而且词句也一点都不繁缛的,感觉当今世上,也唯有此诗了。

    你说这首诗词藻不华丽吗?

    不!

    其实它也很华丽,但是它却能写得让你明白。而不是像‘文幌曜琼扇,碧疏映绮棂。’这样的,读着费力不说,甚至都让人觉得有些拗口。它一点都不拗口,反而还让人觉得读着朗朗上口,音韵极美。

    正当众人都被这样的美景所打动的时候。

    接下来,那人也是问道:

    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

    这充满哲理的一问,把这首原本只是一首写得不错的写景诗,直接摇身一变,化为了一首满怀感慨和诗人迷茫的抒情诗。

    感情出来了!

    代入感也随之来了。

    那问过之后呢!

    难道就在这里停下来了?

    不!

    还有下一句!

    这首诗并没有就此停止。

    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