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更别说…… 其中还有一个是郡主。 堂堂郡主,抢人家歌词,不会觉得寒惨吗? 因为接下来要把给太子的信交回到驿使手上送回京去,所以,李纵也就没有再管了。 把东西拿了,便出去了。 与此同时,一起送去的,还有他给皇帝的回信。 这已经是第四版了。 有点类似推背图那样的意味,就是搞得很神经兮兮,似是非是。 内容是关于今后的国运,只有不负责任的推测,没有写出原因。 又或者是问题解决的办法。 为何要这么做,一个是保护自己。 如果问题的解决办法都让你知道了,皇帝还要你做什么。 第二个,则是让对方不得不器重自己。 他在信中已经说了,当今朝廷最严重的三个问题。 一个是党争,一个外族,一个是诸王。 如果不解决三个问题,天下就算能太平得了一时,然而,北方生灵涂炭,已然近在眼前。 他也就这么一说,事情未必真的会像他说得这么发展。 可这也足可见,他并非是什么碌碌无为之才。 反而,对天下大事却是十分关心。 当然! 像李纵这种,口若悬河的人,定然也不少,甚至皇帝看了,也未必会觉得,自己这是第一次听,从而便认为李纵有多么地惊艳。 因此,为了弥补这个不足。 李纵打算让太子把这信送回去给皇帝,万一太子在皇帝面前说了他好话,那他就成功了至少一半。 另外…… 他肯定也不会只靠这么点东西,所以,他还在后面加了一个‘科举制’。 然而当然! ‘科举制’在此时提出当然是不合时宜的,因为京中世家怎么可能会同意这种东西。 说不定今天由李纵提出来,明天李纵就得暴死在大街上。 所以,李纵在前面也特意注明,此法只能够在立国之初,或者说在一位英明神武、令四海咸服的陛下掌控天下时,才可能有能力使用。 然后为了不让太子贸贸然地把这东西给拆开,被东宫的属官或者是东宫的内官也看到里面的内容。 因为到时候,这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。 李纵也是把这信,封了好几十层,让它变得很难拆,跟太子说,这是给他父皇的礼物,除了陛下,其余人都不能拆开。 这才稍稍安心了一些。 他这下可就真的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了。 而信上最前的第一句就是,‘此信看完,直接焚毁。’ 第(3/3)页